剔透的风景
——王侠军水晶玻璃艺术解读

  出于对现代玻璃艺术的关注,“王侠军”这个名字和他的作品在十几年前就已为我熟知。虽未曾谋面,但2001年的北京初次见面,却给我一见如故的感觉。王侠军温文尔雅的气质、颇具深度的文思与他那些如画的作品,传递给我的是艺术家心底里的一份剔透。
王侠军1952年生于台湾,80年代初从事电影导演和美术设计工作,34岁那年国为家中一只摆了三十多年的法国水晶文镇而对玻璃艺术产生兴趣。1987年独自赴美国底特律创意设计学院学习玻璃艺术创作,1988年将美国60年代兴起的工作室玻璃运动引进台湾,创立中国第一个玻璃艺术工作室,传授脱蜡铸造技法。16年来成立了“琉园”“水晶博物馆”,开展玻璃艺术教育,积极投身国际、国内水晶艺术创作和交流活动,以教育、艺术产业掀起中国玻璃艺术复兴的热潮,为国人开启现代水晶玻璃艺术的新世界。
  解读作品,不但可以走入艺术家的心灵世界,体验新层次的审美经验,更可深探美学道理的精微。早期王侠军所创作的玻璃作品多根据青铜器样式演变的新古典风格的器皿。它们糅合了中国传统审美意象和现代语汇,以完美的烧结和精准、纯静的形式,对中国古典器皿的精、气、神作了别具一格的现代阐释。这些作品有着精雅悦目的造型、细致丰富的光影肌理、温润纯净的色泽质地,造型技法缜密严谨,显示出一种非凡的人文气派,令人赞赏称绝。
  新近创作的《风光》系列作品在展现了艺术家高超脱蜡铸造技术的极致表现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精神和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作品借鉴太湖石的透露形式,展现出一种风骨之美,幽远苍劲的意境;它们挪用借盆栽的险雄造型释放清幽旷远的情致,于唯美和抒情的格调中平添一份阳刚与强悍,艺术家操控材料与形式的自信,亦有坦然的流露。
  “风光”系列作品具有诗一般的语言,天籁般的声音和仙幻般的境界。随着光源的变化,作品呈现出迷离的变化。这种彩和光的变化更是王侠军玻璃艺术绚丽的乐章。它使作品散发出迷人的气质。对于王侠军而言,玻璃是时间性的光,是充满想象力、诱惑力的感性形式。人们无从知晓它的开始或者它的终止。它会弥漫整个空间,会让艺术家在纯净的形式和穿透的光线之间建立一种谐调关系,以至在光线存在的世界中塑造起一个特殊的“光空间”,只有了解这一点的艺术家才能定义“玻璃艺术”这个空间,进而只有知道如何营造“光”的剔透效应,艺术家才能创造出另一层次的“空间”即我们常说的“第四度空间”。王侠军就是这么一个懂得“光”的奥义的艺术家。
“风光”系列作品打动我的还有一种难得的“高贵”气质。在一种纯粹和静谧的状态下,一种无声的力量在渗透……这个力量超越“风景”直入人的心灵。在我品来,这直入情怀的力量,是由艺术家心间发出来的“自然之声”,是人性剔透的一种自然流露,这不仅使王侠军的“风景”显出“高贵”,而且如里德所说的“能够成为持久沉思的对象”。
  愿王侠军的水晶玻璃艺术不断为中国当代艺术增添亮丽的“风景”,剔透的“风景”……

吕品昌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中国玻璃专业艺术委员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