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与当代雕塑
——谈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陶艺教学
吕品昌

  我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持的这个陶瓷工作室,实际上是以研究雕塑的“材料与观念”为教学方向,探索和实践材料教学的一个工作室。应该说这个工作室还不是一个完全的陶艺专业化教学单位。它只不过受我这个导师的影响,在教学课程设置上对陶瓷这块有所侧重而已。
  因此,就陶艺教学而言,我们在课程设置、学员专业素质、师资队伍到工作室硬件建设,应该说都与规模化、专业化、职业化相距甚远。然而正是这种建构,在艺术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依然可以遵循精英模式贯彻着美院的教育、学术目标和方向。工作室的陶艺教育可以以一种更具开放、活跃和追求特色的状态,参与到当代中国当代文化的建设之中。
  工作室教学思想是:以开放的姿态去接纳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和科技资源,以培养适应当代和未来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与时代的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强化基础技能、领悟材料品格、深化艺术思想、实施实验探索,培养综合创造力。立足当代陶艺创作前沿,接续中国五千年陶瓷文化脉络,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当代陶艺语言和样式。培养国内优秀的并能够站在国际平台上进行交流对话的陶艺家。
  我们实施的陶艺教学,始终围绕着雕塑形态展开,而且始终作为一种材料形式出现。我们突出强调的是,首先是材料作为艺术表现媒介的可能性探索。在了解和掌握不同材质和工艺手段特质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材料实践和运用性研究,探索新的有创造力的表现手段和形式;第二,不断完善、纯化作为精神载体的材料语言和形式语言研究;第三,引导和尊重不同感觉方式和表达方式,形成自我经验,突出个性和风格化表达;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的文化整合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个体出发关注人类生存状态、生活意义及生命价值,与当代文化产生共鸣。在这里我们强调的“当代”方向:一方面是指当下活跃的文化和思想,另一方面是针对着陶瓷或者说其它艺术由既定或已知的标准模式,向未确定或者说需要重新确定的状态努力的实验方向。当然最终我们应该使我们学生获得一种驾驭材料、表达思想、寄托情感和自由,从而形成开辟和塑造审美新空间的活泼创造力。
  工作室的教学内容大致可分做二块:传统艺术研究和当代艺术研究,在课程设置上有基础材料技法与综合材料表现等课程形式。
  传统艺术研究作为造型基础这方面,强调的是训练认识和表现对象的能力,培养空间的体量感和结构感,这对工作室每一位同学来说是一种素质要求。我们以严谨的、学院的、按美院传统的方式来训练。作为基础材料课程这方面,我们比较强调的是传统材料和资源以及表现方式的归纳和整理,这是基础的基础。我们意识到传统艺术中的很多内容(包括材料、技法)还有待继承、发掘和拓展,有许多元素可以引导和启发当代艺术表现的东西,还没有被利用和认识。
  当代艺术研究,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不更新,就很难站在一个新的视角上看待和认识传统,就很难以一个正确的眼光正确认识和看待当下发生的艺术现象。因此引导学生接受新观念、新思想、学会思考、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和科技资源,成为工作室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当代观念思想的灌输,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要多读书,关注当下的文化和艺术现象,对当代艺术基础、理论性知识要掌握,同时通过对一些中、外当代优秀艺术家进行个案分析,找到切入当下艺术的途径和方式、方法。另外综合材料的运用观念可能会使陶瓷从材料上找寻到面向“当代”的一个有利的武器,这些材料既可以是一种传统雕塑的金、木、石,也可以是塑料、纤维、声、光、电等以及针对这些广泛材料所产生的更加广泛的综合处理手段。通过对广泛材料的研究,在深入探索陶瓷本体语言的同时,可以扩大陶瓷的表现力和外沿,从而进入更加活泼,更加具有鲜活力,更加充满神秘性和多元的表现层面和境界。
  作为工作室导师我最习惯的教学方式是以我的经验和尽可能多的前沿资讯帮助和引导同学,根据每一个同学的个性、兴趣、特长,梳理体验个性经历,从深层的意识上找到敏感的方向,顺理成章地形成与自我经验相对应的表现形式和发展方向。
  中央美术学院的陶艺教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已逐步具有了自巳的特色,教学思路和学术思路变的清晰和成熟,更加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学生能够真正立足于社会、能够真正活跃于当下艺术圈子、能够真正进入世界舞台,站在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上进行交流与对话。未来工作室的发展将充分发挥北京作为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中心这么一个地缘优势,依拓中央美院这个大的学术交流平台,继续精英培养模式,坚持完善特色陶瓷教育理念和思想,立足当代陶艺创作前沿和多元化陶艺创作风格追求,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丰富和拓展陶瓷作为雕塑材料的表现语言和形式。

吕品昌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于昌平下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