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艺的当代取向
——序《中国陶艺一百家》

 

  艺术是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哲学推崇“物我合一”,主张通过与天地万物的交融来体验世界、通达自然,从而获得精神的适意。而中国古典陶艺创作一直是中国人追求精神适意的一种审美实践,“物我合一”的文化精神在那些风范高雅的古典作品上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二十世纪以来,世界文化的激荡不断造就新的人文景观。然而,“全球化”浪潮在文化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是消极性大于积极性。在以欧美文化价值体系为核心的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下,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日益削弱,原本十分丰富的人类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变得越来越单调。如今,“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国际性诉求,显示了当代世界对“全球化”的文化批判。人们空前地意识到,就国际格局而言,文化的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的,世界各民族应该在多元互动的文化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而不是否定和抛弃自己的文化。人类文明的进步需要多元化的发展格局,需要尊重和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中华民族是善于学习和创造的民族。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下。现代形态的中国陶艺从20世纪80年代随同中国现代艺术运动一道起步。借助活跃的社会氛围和宽阔的国际视野,陶艺家把陶艺的当代推进作为一个时代课题,努力凭借陶艺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思考社会、历史和人生问题,并从不同的个人角度展开探索性的创作。几十年来,在中国现代陶艺领域,涌现出许多凸显审美价值和形式探索的优秀作品,并形成由一支富有创新意识和创作经验的陶艺家队伍。
  进入新的世纪,文化主题在国家社会实践中日益凸显。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历史使命,促使文化实践走向前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文化自觉意识相关的艺术价值判断或创作道路选择问题,是中国陶艺家日益重视的时代课题。随综合国力提高而增强的文化自信,为陶艺家重新认识中华民族的陶瓷文化传统,提供了更加充实的主体条件和更加开阔的眼界。人们意识到,东方文化精神依然深沉宽和、熠熠发光,中华艺术传统依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感召力,中国古典陶艺作风依然是指向超然审美境界的卓越风范。从世界格局来看,西方现代陶艺发展模式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的方式,陶艺应该有多种多样的发展方式和丰富的表现形态。当代中国陶艺发展应该以深厚的中华文化积累为依托,努力维护和高扬自己的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艺术品格,充分凸显这个时代的创作追求和精神风貌。今天,作为中国的艺术家,我们应该充分地融入我们的社会生活,用切合中华文脉的陶艺语言来表达我们深切的生活感受,真挚而优雅地展现中国人的当代精神丰采。为此,深入地研究中国陶艺的发展历史、思想传统和经验积累,从中梳理切合当代发展需要的规律性的东西,以至推动中国现代陶艺向更高水平和更高层面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陶艺一百家》,汇集了全国范围近百位具有代表性的陶艺家作品。这些作品显示了中国陶艺家各自的艺术追求和探索意向,也反映了近年来中国陶艺创作的一般面貌和发展历程。我的西北同行杨志是活跃于陶艺圈的出色的艺术家,他本人的创作充满个性。这本陶艺百家集选,倾注了他多年的心血,是他广结艺友又认真择选的成果。这本画册的出版,为梳理当代中国陶艺发展脉络、研究和交流陶艺创作经验提供鲜活的案例。我们希望有更多像这样的展现中国陶艺创作面貌、介绍优秀陶艺作品的专缉问世。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吕品昌
己丑年于北京花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