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轴上的舞蹈
        -孙晓晨画册序
                                                                                                                                                                                                                                                                                    
          晓晨在他大学毕业那年考过我的研究生,后又在我工作室学习过一阵子,按照旧时说法,算是入室弟子吧。我看好他不仅是他具有与生俱来的艺术灵性,更重要的是那份对学术研究的可贵的执着劲。2006年当他还是一个北服在读学生时就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研究:独立编著出版了一个经历了百年辉煌而今早已淡出视野的民间雕塑世家的《范振华雕塑》,年青人的胆识和毅力着实让我感动。
考研因外语不够分而落榜。之后我知道他去了景德镇并很快建立了自已的工作室,一头扎进了陶艺的创作。做陶对他来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毕尽未曾受过严谨的专业训练,但他确是很会用脑,他懂得不主故常、自出机杼、另辟西境,在新与旧之间、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确定了自己的艺术座标和创作方向。

         晓晨迷惘不安的时候,喜欢一个人走在街道上,漫无目的的走。也许直线走到路的尽头,也许在某个路口转弯儿。他不知道走到哪儿,也不在意会走到哪儿。刚开始的街道他熟识,到后面就完全置身于陌生的巷角。反正漫无目的的走就是了。晓晨经常这么走,他管这叫“随机行走”。他的很多创作亮点和细节都是随机行走中,无意识下产生的。他说他的“咔嚓”和“超空间”二个系列作品的创作灵感也来自于“随机行走”。
        
         “咔嚓”系列用陶瓷媒材演绎出一台台老相机,一只只老镜头。老相机是文化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历史见证者。“咔嚓”由理性的结构和肌理塑成,但是时光的残像和往日的激情在理性的维度中悄然裂变。通过当代性的艺术语言暗示了在当今物质生活的发展之下,人们对逝去的复杂感受,以及消逝过后难以言状的精神需求。那份岁月流逝折射出些许无奈。晓晨觉得艺术作品应当是四维的,需要加上时间维度。一个艺术家或一件艺术作品是在一条时间轴的某一点上,人们往往会忽视这个点的行走。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作品会像食品一样会过保质期。晓晨深谙此道。老相机的拍照功能已然过保质期,然而其理性的机械构成和沧桑的岁月遗痕被艺术家提取发掘,给老相机重新构建出当下的存在价值,同时也与永恒的美学价值相契合。由于咔嚓系列比现实中的相机都放大了数倍,在陶瓷的烧制上,难度还是颇高。尤其是金属质感和肌理的拿捏,在他无数次的试验后,使纯银结合陶瓷烧制上达到了最大限度的稳定。从陶瓷材料专业的角度上说,这些对材料的表现力上都是极具发展意义的。

         “咔嚓”是通过当下的时间点向过去的审视和汲取,并最终归纳出其存在于当下的意义,以及存在于当下时间点之后的价值。在与咔嚓同样的一条时间轴上,晓晨同时诠释着另一种可能——超空间。
        “超空间”是艺术家透过当下与结合过去,从而窥探未来的成果,也是一次感性的彻底释放。超空间描述了一些太空飞船及类生命体飞船。它们表面运用粉彩新彩等材料和手段,绘制上了独特的图案。某些造型奇特,看似荒诞陆离,然而又合乎逻辑。超空间系列没有刻意加上传统元素,标榜民族文化身份。晓晨正是通过这种形式有别于某些狭隘的文化观点,追求自己真实的艺术。在我看来,晓晨在密谋着某个宏大的计划——依仗着自古以来让先民们恐怖且神秘的太空臆想,借助着自哥白尼时代至今使众人向往探索的冒险旅途,于是在其雕塑世界中一个迥异的富于梦幻般的世界观就这样构建出来。在这个神秘莫测的世界观下,任何逻辑都成为可能。他是要打造一部“超空间”史诗。仔细品鉴超空间系列,流露出宏大科幻思维下的一抹诡异,那是一种诡异到魅惑般的气质。
        
         有些人担心的问晓晨,“你在随机行走的时候迷路怎么办?”“要是真迷路了,打的士就回了。”在众人担心他会陷入其中的时候,往往看不见自己才是深陷其中的人,一句轻松的回答体现了晓晨在此间的出入自如。
        
        时间会留下舞蹈者的足印…      

  
吕品昌(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200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