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陶艺作品 显民族风范
--陶艺家吕品昌和他的作品
● 阵宪励

  刚届而立之年的青年陶艺家吕品昌,已在烧造领域执著探索十余年,所取得的成就为令人瞩目。他从1992年起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随后又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授予"二十世纪国际名人传记成就奖",成为我国陶艺界获此殊荣屈指可数中的一位。其陶艺作品及学术论文曾在日本《手工艺与生活》、台湾《艺术家》、香港《大公报》、《商报》、《望》海外版、《中国工艺美术》等34家海内外报刊介绍或发表。

  中国美术馆日前展出了吕品昌九十年代以来新制作的陶艺作品70余件,全面展示了他的艺术探索和艺术成就。首都美术界为此召开的吕品昌陶艺学术研讨会,对他给予了颇高的评价。

  吕品昌钟情泥火世界,对陶艺制作表现出很强的探索欲望。十余年来,他以瓷都景德镇为起点,走敦煌、去新疆、入窑洞、进农家,注重扎实的生活积累,同时又多次赴日本、香港进行学术交流。在反复思考和探索的是如何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现代陶艺技法,烧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陶艺作品。

  早在八十年代末,吕品昌就处在现代陶艺探索的前沿位置,以探索者的勇气,突破了明清传统陶瓷拘于写实和实用的局限,将残缺肌理引进陶艺创作中,丰富了现代陶艺的词汇,促进了烧造领域的巨大变革。

  进入九十年代,经过慎重选择,吕品昌将重点放在寻找根基、重新认识传统、显示当代中国气派上,将古典陶艺意趣和现代表现形式熔为一炉,来表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在这次展出的陶艺作品中,《石窟》系列着力敦煌残垣断壁的表现,是对人们勿忘民族文化的提示;《中国写意》系列抓住了陶艺的特殊形式和泥火材质的创造潜能,运用不确定造型,表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趣味和意境;《景德镇》系列展示了作者与景德镇陶窑朝夕相处的岁月,记录了作者由学生时代到著名陶艺家成长的足迹,抒发了作者对瓷都的一片深情。

  最令人感动的是《阿福》系列中一个个神态各异、惹人喜爱的小胖子,那憨厚质朴、乐观自信的神态,透露出民间艺术的幽默和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