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叛传统 熔铸中外
--评吕品昌的陶艺
● 方圆

  艺术家这顶桂冠戴在一个28岁青年的头上,似乎嫌沉了点。因为在中国,它常属于老年人。这一点大概也适应吕品昌。然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顾森先生却说吕昌的创作是"一个真正陶艺家的步子"。相对于很不以为然,此说仅可为一家之言。

  吕品昌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的本科毕业生,陶艺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旋去浙江美术学院进修雕塑一年。此外,他还去香港考察,进行学术交流;多次去西北、西南、和内蒙古草原体验生活。说起来,品昌的经历实在单纯,几乎是从学校门到学校门。大概也正是他年轻、经历单纯,一切都没有定型,都是待拓展,这才会有这几年创作中对传统陶艺和美学理论的扬弃,才会有创新和追求。

  中国陶瓷雕塑在公元前的西周时期就有。此后,秦始皇陵中的大批兵马俑以及以后历朝历代的陶瓷雕塑都有着极为辉煌的成就,在造型、釉色、材料、工艺和美学理论上都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全现着追求完美的文化美学观念。尽管传统陶瓷的功用各有不同,但其基本的造型是写实的,象真的。传世的秦兵马俑、唐三彩、宋朝的实用性的孩儿枕,以及后来的神佛人物,都是如此。这种写实、象真的造型方法虽然有别于西方以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古典雕塑的写实造型方法,但却都是模拟和再现物象的。这种陶瓷雕塑在中国持续了两千多年。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郑可教授在法国学成回国。他把西洋雕塑,特别是布德尔等人的雕塑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中国陶瓷雕塑之中,在物象形体的塑造上另外进行变形和夸张,开中国陶瓷雕塑创作的一代新风,以至今日的陶瓷雕塑创作多是如此。这固然与陶瓷材料和工艺的限制有关,但是不容置疑,这是一种创作思想的体现。在某种意义上说,有创作思想的变化才会有创作的根本变化。这一点在品吕的创作中体现的就更为明显了。

  同样是陶瓷,品昌的创作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这也是中国陶艺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个可喜的收获。

  如果说,自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的陶瓷雕塑相对于它以前的创作是创新,但在相当多的方面仍可明显地看出继承和吸收的血脉,那么品昌的创作却完全反叛了传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传统陶瓷雕塑都是具象写实的,而品昌的创作却相当多是抽象的。如《蓝色形体》之一、之五,《宝石器》、《云系列》之四等等作品都是没有具体形象的抽象雕塑。《蚀系列》就是用破碎的形象表达作者对当前生态环境被破坏,威胁着人类生存这一严重现实的思考。《山系列》则更能看出作者用陶艺语言来表现中国传统写意山水画的韵味。这也是传统陶瓷雕塑中的艺术表达。它被品昌的创作吸收了,在这一点上说,品昌也借鉴和典化了中国传统的抽象艺术。

  或许有人说,中国很多传统的陶瓷器皿完全可以看作是雕塑。人们也正是用这样的艺术眼光来欣赏它的。我也赞成,但是,这些陶瓷器皿首先是作为器皿出现的。尽管有些器皿从制作之初就是作为陈设艺术品,而不是实用品。人们命名的时候会在器皿名称前面冠以若干的词,如北宋官窑洗、梅花瓶、青花七件瓶等等。这些美妙的器皿至少在人们的观念上还没有脱离它原有的功用。如果硬要说它就是雕塑,倒也未尝不可。只是,这就很难把美化了的生活实用品与纯粹的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区别开来了。因为很多艺术家把民间的粗瓷大碗、泡菜罐之类的实用品作为艺术品供奉在案头几上,而这些瓷器在某一地区或许是最普通的家常用器。美,随处可见。艺术家的独特在于他独特的着眼点和情思,并且体现了创作之中。品昌的创作正是吸收了西洋抽象派和中国古典写意古典写意山水的艺术思想,才创作出如此众多,区别于他人,也区别于传统的陶艺作品,构成他自己的特点。

  中国是现实主义美学占主导地位。连浪漫主义也要一之相结合。形式要具体的,内涵民要具体的。一件作品必要表达什么内容必须能说出个四五个。说不出来,对不起。"没有没有内容的形式,也没有脱离形式的内容"。抽象艺术就此被否定了。不过,有些先生表达得含蓄些:"我都看不懂。"

  实际上,抽象艺术更多强调的是表现自我,感觉、意绪和气质等。中国传统的写意山水画和书法等都是在程式化的造型中表现艺术家自我。人们从中看到的常是艺术家的功力、修养、意境和笔墨韵味,就品吕的陶艺创作而言,常常表现创作过程中的某些感受和意趣,带有陶瓷材料和工艺的肌理效果。这些作品给人的感觉或美或丑、或粗或精,都是他的探求和创作。这是应该肯定的。陶艺不同于文学,也不同于数学。况且文学创作也有抽象派,数学也有模糊的概念和支系。

  二、看品昌的整个创作,有人会说,也有具象的嘛!是的。但我要指出,这些作品既不同于写真的具象,也不同于以往变形的具象。它有独特的造型特。

  头发的传统表现手法是隆起的轮廊,或在上面划塑出来,或光滑或规整。而品昌的创作则不同,《人系列之一》是个女子头象造型。无釉的瓷土平铲起的泥卷堆在头上为发,随意捏攥出两个泥条(中空)作辩子。辩子没梢,只有末端,是翻起的破糟糟的边。另外,有两个歪扭的鼻翼,鼻梁是两条随意划上去的刀痕,眉亦然。鼻中沟是个指痕,下巴和唇齿是块贴土去的泥,摆在表面上。显得极为粗砺、随意和稚拙。很有点民间布娃娃的味道。也许人们很不以为然。以为这是小孩捏着玩的。然而我认为,这正是吕品昌,一个在艺术学校里学习不是小孩捏着玩的,正规的,高雅的艺术十来年的陶艺教师所孜改以求的。

  有一种流行的说话,造型能力不强,功底不深的人才玩这些现代派的不三不四事实在相当多的方面证是了这一点。西方很多现代派艺术家,其造型能力根本无法与中国的相比。品昌是个现代派艺术家,其造型能办根本无法与中国的相比。品昌是个现代派。但是,他的造型能力,即写真切造型能力还是很可以的。"《着夜礼服的人》只塑了两只具象的手臂。其象真程度甚至是越现实主义的。这就便有人疑问了--  有如此深厚的功力,为什么要创作那些抽象的、粗砺的、随意的,稚拙的作品呢,而且已经形成了较为明显风格。我以为,艺术总是要发展的,总是要有所突破的。西方古典写实主义的艺术发展到最后,就产生了象布德尔等人的变形夸张的造型风格。而再往后,就是没有具体形象的雕塑人。中国陶瓷雕塑已经进入了变形夸张的造型阶段,可以预见,也将出现抽象造型风格。这将成为一个潮流和风尚。不过品昌起步得更快更早。他的这些作品正是不囿于传统的写实风格,更有西方现代抽象艺术的影响和中国传统的写实风格,更有西方现代抽象艺术的影响和中国传统的民间的艺术营养,才有品昌现在创作风格的形成。这也正是品昌所追求的。   

  三、中国传统陶艺讲究造型完整,釉色莹润。似乎已成定律。釉色上的一些瑕,如聚抹攒珠、紫足铁口,龟裂形成的冰裂纹、鱼子纹、柳叶纹,各种化学反应形成的油滴、窑变等等,经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掺入,变成了评鉴美感的内容。但是光洁莹润仍是评定釉色美的前提。那些釉色上的瑕成了完美中的变化。完美是传统陶艺创作和审美的终极目标。而品昌的创作则一反传统,更讲究残破的缺陷美,形成新的风格。    《多管器系列之一》的主体是个圆球,上着蓝花釉,有很多管子。整个作品的造型完全可以做得很规矩。介理,这件作品的圆球上有很多大裂缝,而且不规则,不齐。管子也长短不齐,边口牙。作品象是膨胀和受力不均而成扔在旧窑里的次品。《花系列》不是捏塑的花。破碗碴子叠成花形,中间是个湖蓝色的小罐。釉色光亮,造型却残破。《蓝色形体》和《人系列》等作品上有意无心的折褶褶,瓷泥原有形态和肌理的保留,毛毛齿齿,不光不整,却别有情致和意趣。残破美的造型意识贯穿于品昌创作的全部,这是传统陶艺中忌讳的,尽可能避免的,而在品昌的创作中出现了。他更敢于挺而走险。   

  四、品昌的创作所以能在形式和内容上有突破,还在于他的作品特殊的材料和工艺处理。陶瓷雕塑一般都有排汽孔,被认为是丑,因此尽可能地把它隐藏在底座下面。遮丑是讲究造型完美和釉色莹润的传统陶瓷美学观念在工艺处理上的集中体现。而品昌创作的《福石器》、《穿夜礼服的人》、《人系列》之二、《蓝色形体》系列,《多管器》系列等诸多作品,都把排汽孔显露在作品表面,使之成为作品中的一种艺术语言。在材料的使用上,品昌的作品也有类似的艺术思想体现。这种把"丑"的东西暴露给人看的工艺处理完全是反传统的也是品昌创作的新观念。   纵观品昌的创作,反叛和创新体现在各个方面。上述的分析总结也是他创作整体的几个方面。他们不是对立的,散乱的,而是有机地熔铸在一起,贯穿于全部创作之中的。这些构成了他区别于传统,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尽管他的创作带有探索性的,容易被人说三道四(也是允许的)。但是,作为一个青年,不墨守陈规的探索精神是应该肯定的。任何一种新的艺术思潮出现,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出现,都会与原有的、定型的思想和形式相碰撞。而撞击迸发出的火花就会照亮他的艺术发展道路,也会逐渐改变人们的观念。鲁迅曾说过:世间本来没有路,人走多了就成了路。品昌的创作及其他所表现所代表的艺术倾向亦然如此。 再回过头来说艺术家。品昌的作品有十件已被法国艺术家画廊收藏,他还将作为中国陶艺家代表团六人中的一位赴日本参加展览和进行学术交流。这是国际和国内艺术界对品昌创作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