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泥火的人

华夏是培养艺术家的金色摇蓝,你如是说
--题记

  画外音:现代陶艺世界已进入纯艺术的表现形式。作品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体现陶瓷材料自身语言的艺术。

  凭着似乎漫不经心的莫名的造型和仿佛偶然的釉色,创造并传达了一种富有强力而又热情的感觉;一种质朴、自然而又充满现代感的情趣;一种生涩而又耐看的不尽意蕴。这些,便是青年陶艺家吕品昌的艺术表现形式。

  那间简陋而拥挤的小屋
  是一个略显陌生而又放
  达不羁的世界

  几经周折,好不容易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一片寂静的宿舍区里找到了代和你的那块小天地。

  那是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屋。门前两尊动作别致的女神小雕塑在长年累月的日照风拂中似乎在为你诉说着什么。

  推门而入,拥挤而又莫名有趣的各异陶异和雕塑放达不羁地懒散在小屋的各个空间--书桌上、壁橱上、阁楼上、床底下、墙角边、书框上……应放尽放,应有尽有。

  我仿佛进入了一个传神般的艺术宫殿、娓娓动听的无声世界!

  那《山系列》和《云系列》作品突在我眼前。似乎全是漫不经心随意制作而成。那残缺的形体和有意无意的划痕;那驳杂的釉色和技巧的稚拙;那破碎而又完整、显露而又含蓄的泥味,使我有一种既莫名其妙、又妙不可言的感觉。

  我久久观赏和咀嚼着……

  --你的作品大多以残缺不全、扭曲畸形甚至怪诞丑陋的面貌出现。运用自己独特的陶瓷缺陷肌理的偶然性与随机性创造了一种充满生命情调与超越物象的意象境界和诗化的氛围,使作品具有强烈鲜明、泼辣尖锐、狰狞险恶的风格和意味。

  你是质朴的,然而又那么生涩……

  --那深山邃谷--那古木寒泉--那簌簌风韵--那漫不经心,对你来说既痛苦又幸福!在完美与残缺;在颓坏与勃生的尖锐对比中,你仿佛不是在传呼艺术欣赏,而是在体悟人生和世界!

  你把"走向自然"做为座佑
  铭是因为你对童年和乡村太
  留恋

  赣东北一个20来户人家的山村留下了你的金色童年。因父亲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遭受厄运,你便被寄养在这里。

  那是一个恬美的小村,一条汩汩的小溪从村前缓缓而过,溪边舒软的沙滩常常成了你和小伙伴们捏泥和剪纸的最好天地。村后有高高的毛竹林,到处都是圆滑滑的,可以任意地抚摸、任意地弹出视线……晚霞中的村舍和缕缕炊烟的景德镇致使你每每牵肠魂荡;那戏水攀枝、摸鱼捉鸟真乃其乐无穷;还有那放牛剧场和纳凉话鬼……

  9岁的你回到城里。因家境的拮据,父亲对你们兄弟仨的将来感到茫然。多虑的父亲终于有一天不无感概地对你作出了似乎是深思熟虑的抉择:学画像吧,将来或许还能糊口饭吃。于是,你便在父亲那半途出家的画技下开始了你的涂?quot;生涯"。

  你是一种皱巴巴的拮据中的"画"过来的!

  小学5年级时,你的一幅画:《海军叔叔打得好》居然得以参加全国少儿美展。在送作品去南昌参评时,你随着你亲有生第一次公费玩了一趟省城--那该是多么欣喜若狂的美差!

  从那以后,你便经常有作品参加各种展览。

  你向往大自然,就象浪迹天涯的游子日夜思念故乡的老母亲。从"向往"中你得到过许许多多美的启迪,这在你后来的大部分作品中常常能看出"大自然"的回魂梦绕。

  当然,"学艺画像"的"初衷"并未使你摆脱那种皱巴巴的拮据,倒是在为"初衷"而涂画的过程中使"深思熟虑"的父亲发展了你本该不是"糊口"的天赋。

  你在你亲的茫然中居然找到了属于自己而又无所识意的希望航灯!
  看来,你是幸运的--"捏泥"和"剪纸"的外延在向你步步渗透……
  在通往超越之路上,你既注重
  奠定传统而规范的技法基础又
  不愿拘泥于此

  1978年,正在读高一的你因为突出的成绩被学校推荐直接报考大学。也许是因为你扎实的绘画功底;也许是上帝给予了你幸运,果然被陶院美术系录取了。那年你才16岁。

  16岁是幻想的岁月,是翠绿欲滴的年龄。你常常在黄昏来临前,凭窗而立,凝望天边苍劲起伏的山脉和天空中七彩的晕抹;或是在朝霞未泮时,把自己埋在乳白色的云海里,让孤独的思绪沿着林中漫漫绵延过来的纤陌久久凝固,然后把那种天然的奇景作为灵感……   你是班上唯一的"小不点"。当时班上的同学年龄最大的要长出你16岁,人生经历比起单纯而幼稚的你也要丰富得多。你们常常在一起谈论人生、爱情、事业……这些,对于你还是一个偌大的空白。在他们海阔天空时,你只好去看你的书、作你的画。长年累月如此,你的艺术素养和绘画技巧也在渐渐长进。后来,你的水粉画《晨读》参加江西省美术展览并被本地唯一的一家文学刊物作为封面刊用;尔后,你的一幅雕塑《陶醉》又一次参加全省美展。这对一个不到20岁的在校学生来说够是件了不起的事了。

  后来,你毕业留校了;--

  也就是毕业后不久,学校送你去了浙江美术学院进修。在短短一年的时修时间里,你有意识地注重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广泛吸取外界的艺术营养,并有幸得到著名的艺术家周轻鼎、王卓予等前辈的指教。

  在85年之前,你所有雕塑和陶艺作品受当时的艺术风格影响,趋向于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写实于法。如《小孩与鸽子》、《戏蝶》、《母女情》、《苗女》等着重物象的具形表现,强调物象的意味装饰。在《小孩与鸽子》中,你充分发挥陶瓷雕塑清雅、单纯的特点,表现了小孩的天真可爱和鸽子的逗人喜欢之情。这幅作品体现了宋庆龄同志几十年来热爱和平、关心儿童这一深刻主题。82年被床庆龄纪念馆收藏。

  这些当然来之不易,这其间不知有多少曲折和艰辛、迷惘和痛苦在你的脊背和指缝间滑过……

  你的心里非常清楚,要当一个陶瓷艺术家决非易事。且不说一般人对陶瓷根深蒂固的审美心理的固定模式不易改变,就是有志于陶瓷艺术创作的人,也面临着一个是否能自我解脱的问题。

  一个人每当面临抉择时既是欣慰的、更是痛苦的。因为抉择当中,不仅要战生和超越旧的自我,更主要的是要揣测和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 超越本身就是一种莫名的痛苦;而揣测和把握就更是一种大胆的探试和冒险。一旦抉择胸误,结果将是无限的懊悔!

  你烦闷、你忧郁、你茫然……

  你不甘于停留在传统化的圈子里打转转,你欲在艺术之途上寻找一种从未有的新的尝试!

  命运之神对你是厚爱的。85年初,你被录取为陶院美术系硕士研究生,授于陶艺名家周国桢教授门下。

  在"泥"与"火"的综合体上
  你以残缺化美的肌理去发掘它
  所蕴含的某种生机和强力

  1987年8月,你有幸随同周国桢教授去香港,协助他搞个人展览和学术交流。在近一个月时间里,你结识了一批艺术界名流,领悟了别人的艺术观点,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拍摄了各种图片。你把节省下来的有限经费全耗在了这里面。在现实的对比中,用你的话说是:"着实激动了一番!"

  直到这时,你新的艺术超越之种已经具形了。

  于是,你去了八大产瓷区考察,考察中国陶瓷的现状;你去敦煌、云岗、龙门体味中国古代石窟艺术;体味华夏的传统气质和精神……

  于是,你又义无返顾地下到工厂去实现你自我意识中的超越式构思!

  河南禹县钧瓷厂--宜兴钧陶工艺厂--福建德化工艺美术瓷厂--……到处都留下了你虔诚而熟悉的身影!

  每到一处,蹲下来就是几个月。不习惯的几个月生活硬是渐渐习惯了;陌生的感情愈来愈密切。也就是每到一处的几个月里,你在逐渐煅打你的意志;你在逐步实现你的艺术构想……

  你的汗水终于得到了艺术的回报--

  山系列、蚀系列、花系列、着夜礼服的、自我之意象、蓝色形体系列、卷发的女人……几十件现代陶艺作品脱颖而出,并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

  据资料考证,我国大陆的现代陶艺创作和研究活动,是在80年代才真正开始的。当今现代陶艺视为最高层次的科学艺术,是有自己强力的哲理性,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超越了陶瓷工艺美术品和雕塑层次的产物。它具备了现代创作者的思想、情感、手法、灵感,是超越了人们的想象、时空和幻觉的艺术品。它是泥、釉、火的综合体。

  你的现代陶艺强烈地运用了自己独特的残缺化美的肌理去发掘其中所蕴含的的某种生机和强力。这种"发掘"在某种程度上较为传统的美更能撼人心魄……作品的"残缺"似乎是一种遗憾,但给人以强烈感受的同时,又总给人带来一种企求和希望。因为作品与观赏者的艺术心灵的对话,是由这种"残缺"所诱发的。

  是呀,现代陶艺的意义远不止古代工匠已开创的实用品质或精神品质,因为陶艺家在秉承以至高扬他们的自由精神的同时要去进一步开掘陶瓷艺术的品质,建立起体合现代审美要求和超势的新规范、新形态。

  你所创作的现代陶艺作品,审美技巧的独特性就在于:材料方面--不问粗细优劣,而强调和关注质地个性;工艺方面--常常有意识地利用反技术的缺陷肌理;装饰制作方面--追求肌理效果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保持并显露手工制作的痕迹;造型方面--注重发掘各种空间形态的潜能,有意造成变形和透空的形式空间。尤其是缺陷肌理的利用,使作品本身获得并且有内涵多样性和高度适应弹性。

  象《着夜礼服的人》,以横竖相依的两个矩形传达了两位一高一矮的彬彬有礼的绅士的神态,具有现代缺陷的强力而又略带几分神秘的新奇效果。

  而《卷发的女人》那一大一小的眼睛,鼻子、嘴巴的错位,无釉的土质平铲起的泥卷堆在头上为发,随意捏攥出两个泥条作辩子。鼻梁是两条随意划上的刀痕,眉也如此。正是这样的作品给人的审美心态造成刺激与破坏却又促使人们去建构新的审美系统。滑稽、丑陋与纤巧、工整产生互补,更显出审美领域的生机与活力。

  还有《花系列Ⅰ》,它不是捏塑的花,而是用破碗碴子叠成花形,中间是个湖蓝色的小罐。釉色光亮,造型却残破,从而引发观赏者尽力用想象去完善大自然所失去的那美好的一部分:

  《山系列》则是表现你心中的自然风光,为人们再现一种宁静而清雅的气质;《蚀系列》是说明万物原本是美好的,由于人类的某种破坏,万物生灵受到一定程度的毁坏,以此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从而呼吁人们保护自己生存的环境……

  难怪你在那篇曾获江西省教委科研成果三等奖、并被编入《美术史论》一书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一种具有较高适应弹性的艺术媒体--论陶瓷肌理及其对雕塑介入环境的意义》中,对陶瓷缺陷肌理的潜在审美品质创立了你独特的艺术观点。

  记得一位雕塑家曾告诉过你一个"秘诀":当你拿起一块瓷土的时候,你并不要去想着表现什么,你把泥土在手上来回捏着捏着,不时停下来看看你手中的泥块,通常你可能发现很多很多意想不到的构图形式。当一个形式最打动你、激起你创作灵感时,很快你的作品构思就出来了。

  你认为这个"秘诀"不无道理。

  人们面对突在陶艺界的你,着实地关注着。因为你的作品吸收了西洋抽象派和中国古典写意山水及古典哲学的艺术思想,在或抽象或粗砺或随意或稚拙中借鉴和典化了中国民族的传统艺术,以如此众多、区别于他人同时也有别于传统的陶艺作品构成了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中国当代美术系列丛书》为向国内外读者介绍中国美术现状,在《抽象艺术》等分册中介绍了你12幅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系列作品;为此,《美术》杂志在89年第7期上载文称你是"中国当代抽象艺术代表人物"之一;还有10件作品已被法国艺术家画廊收藏;作为中国陶艺家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加日本"第二回国际陶磁美浓作品展"的作品《风核》被中国代表团作为礼品赠日方收藏;《世界现代人体画册》、《望》周刊海外版、《中国工艺美术》、《中国陶瓷》、《艺术世界》等全国几十家书、刊、报撰文及刊载作品形式介绍你及你的艺术。

  施熠在权威的《中国美术报》上撰文说:"吕品昌的努力对于中国陶艺家更好地把握传统文脉和现代流向、确立发展坐标都会是难能可贵的启迪和参照。"

  我国艺术界的权威人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邓福星博士撰文说:"品昌的陶艺创作无疑给陶瓷艺术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他的努力对于陶艺观念更新和陶艺语言的拓展具有可贵的和深远的意义……"

  因而,称你是一位"真正的陶艺家"(顾森语)也不无道理!

  从风雪中的迷茫到四上敦煌
  从新疆到内蒙古乃成功背后
  的必然艰辛。
  在成功中每个人的体味都是相同的,但为成功而付出的代价各有各的不同!
  --你为成功而付出的以艰辛我不得不"着实激动了一番"--

  81年春节期间,你和另一位同学在紧张筹备毕业作品之际相邀去贵州苗族深入生活。 那天,你俩在贵州一县城准备去350公里远的苗族深山丹寨写生。天气非常寒冷,临近关年又不通车,途中山路多且荒无人烟,身上行李多达30多斤,热心的人都劝你们别去了,但你们还是决定启程。

  在行至50公里潘公山寨的山道时,突然间刮起狂风,随即下起了大雪。临近傍晚时分雪厚已达1尺多。身上干粮已尽,精疲力乏,又饥又寒,实在没办法,只好吃冰柱充饥。眼前是窄窄的山路,四周树木枝丫已被积雪压弯,偶尔发出几声断枝的怪叫声,恰似狼虎的猛吼,从林中深处传来,令人毛骨悚然。

  天黑下来了,雪又越下越大,在这茫茫无边的灌木丛中,路是早已不知去向了。两人都不知道是饿了是累了还是一种本能的恐惧在作怪,反正已是扒在雪地上爬一段,又站起来蹒跚几步,这样折腾几个来回,你实在支撑不住了。此时你的脑海里顿生了绝望念头,你叮嘱体力比你稍好些的那位同伴先挣扎着出去,你便晕了过去…… 后来,你便躺在苗寨温暖的被窝里,喝着苗寨老乡端来的热面汤……

  你们共花了7天时间走完了350公里路,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多么坚韧的惊人毅力,多么温暖的苗寨之情;多么执著的艺术追求!

  你第一次上敦煌,别出心裁地背上十几公斤沉甸甸的瓷土去。恰恰那时的敦煌还未开始进行旅游区域的管辖,你对全敦煌的壁画洞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搞现场临摹--扒在地上临摹,连续几天下来,一身的骨肉就象散了架,可你却舍不得遗留那怕是微不起眼的一个小洞。凭着一股痴情,你硬是把全部300多个壁画洞尽收进你那个潘多拉的"盒子"里,回来时你还固执地背回了你临摹的其中6个高达50多公分的石膏像。

  你常常以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格局来体现自己的创作构想,这些,毫无疑问得到了传统文化的营养。难怪邓福星博士这样说:"也许有人会把他视为传统艺术的叛逆者,不过,从本质的意义上看,更适于说他是传统艺术继承者。"

  带着类似的执著,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你光顾了4次"取之不竭"的敦煌!

  后来你又去了新疆。戈壁滩上零乱的砾石,在阳光下象散落的星星,孤独的你的意念象一匹野马,没遮拦地肆意狂奔,染着太阳的血的冷风狂叫着、追寻着。可惜,怎么也找不到一棵可以交流情感的树,只有干涸的河底和恒古深邃;只有地上坚实的脚迹和深深的始终没有被风雨抚平的车辙,在一步步驱赶着冷漠和荒凉。

  你被这种艺术的感受震憾了--
  你的灵魂在冲动!
  比起孤独而震憾的新疆戈壁来,你的内蒙古之行要美好而趺得多。

  结束新疆之行后你便搭乘一辆运煤货车一路汗水一路灰尘一路饥渴地来到了内容古。为了能真正了解蒙夏天牧民的生活,还是乘着同一辆货车混过关卡深入到边境腹地的牧民生活区。

  在这里,热情的牧民盛情地款待你的这位远方客人。在笑语盈盈的蒙古包里;在酥油茶的飘香里,你尽情而舒心地啃着牛粪火焚烤的专为款待你的而宰杀的羊肉块。

  徜徉在柔美的草地上,伫立在没有回声的宁静中,高原的开阔,令你难以置信的自由随着目光无限地伸展、驰骋……那里,游动的羊群象奶泉,草地象柔软的丝绒,帐篷象浮动的莲花,男人和女人的眼睛只有和善与温暖!

  曲折和惊险就在这时来临了。

  那天,你骑着马在草原上溜着,漫不经心地似乎在寻找你创作的灵感和冲动。不知不觉中,你已进入了边境地带,随即,警惕的边防兵在鸣枪中向你包抄过来。这时,你才意识到自己闯了祸--你被带进了边防营地--被警觉地盘查--被塞进象是禁闭室的狭小空间"反省"--被罚款100元,你这个穷学生实在没有钱--被罚在两天内熟背一本边防知识小手册……后来,经过与内地联系核实了你的真实身份后,感觉到你确实不象是个越境者,才作罢。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你跑遍了北京、上海等全国各有关城市的图书馆和一些大学的资料库。足迹遍布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记下了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收集了上百万字的文字资料,翻拍了上百卷照片资料…… 你不想企求未来,更多的是
  希望--把握现实。但我相
  信:你的未来不是梦……

  88年底,你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顺利通过了。毕业去向:还是留校--授教陶艺创作课。
  你真诚地对我说,你的导师周国桢教授对你的艺术创作上的成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鼓励你不要沿袭他的路径,要大胆创新。作为你的导师,能对自己做出这一步确实不易。何况他倔强的艺术创作精神和坚毅的人生理念及自信心潜移默化地启迪着你。

  留校后不久,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体验后,你为学生开辟了一门新课程--打坯。在现代陶艺的制作过程中,拉坯成型是目前国际上一种流行的手段,也是陶艺家必备的技术。因为,拉坯能使创作者亲手感觉泥性,创作出来的作品即自然又很有泥味。这一课程的开设得到了各方的充分肯定。

  由此,使我不准想象:你非常喜欢粘土的生命性,喜欢它轮回的哲理和可塑性,还有它不断扩展的诗意以及它的光怪陆离的色律!

  你说,你想发现和提示人们没有发现和认识的问题,刻意求索世界最纯朴的本质,力图在心灵与物质媒体的碰撞中,发现蕴含宇宙人生的火花。

  你不想企求未来,更多的是希望自己--把握现实。但我相信,你的未来不是梦……
  近年,你为了更加强调自己走民族的传统之路、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料,已经着手在陶瓷青花领域里进行了新的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你知道,传统青花对现代陶艺有强烈的表现力,如果在此基础上进行革新、改造,一定能创作出代表中国特色、显示中国水平的陶艺作品来。

  目前,你在继续赶制传统青花的陶艺作品,以便今年年底在北京举办的个人展览上崭新而别致的形象突在观赏者面前。这种"崭新"与"别致"正是你运用古代传统技法去创作新的陶艺作品所赋予的更深邃的内涵!

  "民族性是艺术家的生命力"你对我说。

  在结束采访之时,你欣喜地收到从日本寄来的《Magaziefor crafts o Artuare With life》(手工艺与生活杂志),在90年夏刊上以重要而显目的篇幅刊载了你的《人体》系列、《对话》、《星球》等3幅陶艺作品。在日本这块国土上,聚集着许多世界一流的现代陶艺家,你的胸艺作品能如此厚待在他乡传颂,这无疑是你走上世界一个重要里程碑!

  你今年才29岁,从你身上似乎不难看到一股向外源源涌动的力量的泉流……
  90年8月完稿于东郊新厂